● 数字赋能农业生产大托管
“今年我的地还是交给你们继续托管,种西瓜和小麦吧?”
“没问题,我们正在统计托管对象今年的种植需求。”
1月31日,中卫市沙坡头区的大地仍在酣睡,农民段学勇已早早和农业生产托管企业打好了招呼。
拓寨村位于宁夏和甘肃交界处的沙坡头区兴仁镇,这里种地基本“靠天吃饭”。段学勇种有86亩地,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山地。长期务农的他是种地的一把好手,但年近六旬的他近年面临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困境:子女在外定居,谁来接班种地成为难题。

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托管土地统一进行播种。
对此,沙坡头区创新举措聚力破局。针对优质粮食、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,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。聚焦农业生产“产前、产中、产后”全环节数据链条,探索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的为农综合服务中心运营模式。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平台WEB端、服务组织实施APP和小农户应用小程序三方线上沟通桥梁,全程信息化精准连接小农户和服务组织。投资搭建一体化农业大数据平台,将物联网、大数据、5G等技术导入农业生产托管,实现区、镇、村三级联动。全力打造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(区),有效化解“谁来种地、怎样种好地”等一系列农业发展困局。
●力破“谁来种地”难题
段学勇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。
“我现在年龄大,干不动了。2020年跟富饶农业公司签了生产托管合同后,这几年从种到收他们全管上了,我当起了甩手‘掌柜’,年收入还比以前多。”
中卫市富饶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栓祥介绍,公司共托管兴仁、香山、迎水桥、东园等乡镇2万亩地,村集体和小农户各占一半。托管后统一进行整地、施肥、播种、飞防等科学化、规范化田间管理,耕、种、防、收全程进行机械化耕作。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为农民节省了成本。”

为预防苹果晚霜冻采取熏烟防冻措施。
“以前我自己种,每逢种和收的农忙时候,要雇别人的拖拉机等农机,机械常常忙得约不上。听到什么农机来我们队了,就赶忙去地头守着才能叫来,操心得很。”段学勇说,“托管以后我太省心了,锄草、施肥、播种、防治、收割等等,到了节点,富饶公司的大型机械准时就来了,托管的地统一就耕作了。”
沙坡头区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模式,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,促进农民增收,带动集体发展。“我们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新模式,创新实施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,使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。为牢牢‘捆’在土地上的农民‘松绑’,破解了‘谁来种地、怎么种地、如何种好地’的难题,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步伐。”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峰说。
●打通农业社会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段学勇算了一笔账,生产托管前他种一亩地的农机租赁费是200多元,托管之后他只需向托管企业一亩地掏40元,农机费用每亩省了160多元。产量上一亩地比托管前增加收入200多元,“这样算下来,相当于一亩地比以前省出来将近400元。”
2022年,段学勇的86亩地托管种植西瓜收入12万元、小麦收入6.8万元,自己还留了500公斤口粮。“土地托管了我也闲了,就去打零工,一年收入2万多元,全年下来总的收入是23万多元,比托管前的年收入多了5万多元。”段学勇表示,账越算越开心,“今年我打算也购买农机加入托管公司跟着他们干。”

沙坡头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实施以来,共为农户补助资金1149万元。遴选服务组织101家,涉及11个乡镇150个行政村,完成作业面积117.97万亩次,覆盖玉米、黑小麦、水稻、设施蔬菜、露地蔬菜、瓜果等作物,惠及小农户33295户。
生产托管服务模式,不仅打通了沙坡头区农业社会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开启了由农户单打独斗向农业现代化、专业化挺进的时代变革。(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文/图)